作为某外资企业的财务经理,A同学和US
CPA结缘于2014年年底。那时的她刚刚晋升为经理,正一边读在职研究生,一边考出US
CPA证书。每年年底,都是做第二年计划的时候,在2014年底她给自己新增了一个目标!
选择,一张含金量和性价比更高的国际证书
从业十年,A同学习惯了在每一年的年末给自己制定新年的目标。2014年底的新年目标里便包括了USCPA。
选择这张证书,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,首先CPA的考试难度太高、通过率太低,与其花个若干年体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,不如选择含金量与行业价值与之相媲美,同时考试周期更短、通过率更高的国际证书USCPA;其次,在美企工作的经历让A同学结识了不少USCPA持证人,他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的表现都比别人优秀许多。
为此,在14年年末,A同学报名了高顿的USCPA课程,成为了高顿的学员之一。
学习,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学习考试的计划
当时的A同学刚刚成为财务经理,工作并不算特别忙。所以她准备在日常工作的同时,边读MBA,边学习USCPA。刚考完CMA的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放心,一开始就报名了BEC和FAR两门的考试,但是未曾想随后工作就开始忙碌起来,加上岗位升迁带来的工作量和压力、MBA的学习占据的业余时间,令USCPA的复习时长被一再挤压,最后她不得不在临考前一个月取消了FAR的考试,突击BEC。
8月底考过BEC、11月中考过FAR,两个科目的顺利通过让A同学放松了警惕,以为考试不过尔尔,结果在第二年五月,AUD未能通过考试。这时她才反应过来自己之前的心态太过浮躁、太轻敌了,连复习都不如之前用功。为此她反省了自己的学习方法、调整了心态,以沉稳的姿态在8月的第二次考试中通过,又在同年12月考过了REG。
两年的时间、五次考试,A同学坦言USCPA的学习在客观上为忙碌的工作和MBA学习让路了好几次。不同于那些一心考试的考生,她需要将工作和两方面的学习合理安排,找到平衡点,所以考试的周期也比别人更长些,但再长也不过是一年半。可见,USCPA对在职的财会人来说,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学习目标,哪怕工作忙碌,只要找对方法,就能比如CPA、ACCA等证书更快取得结果。
认真备考,方法更重要
说起具体的学习方法,A同学总结为要对自己够狠,只要不怕吃苦,那么USCPA的考试就不难。比如她在平时学习时间虽然会随着工作的忙碌程度而变动,但是在考试前一个月,每天早上会固定在5点—7点做题,这个时间段比较空闲,学习不易被打断。而除了坚持、够狠之外,A同学还有自己更具体的学习模式。
1.看书为主、听课为辅。A同学坦言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传统,她习惯以看教材为主,看网课为辅。通过自己看书取得的理解往往更加全面、符合自己的学习思路,再以高顿USCPA的课程作为辅助,补足在某些知识点上的缺陷,且看书时未能全面理解的知识点,自然能更好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。
2.多做题是硬道理。教材章节后的习题、高顿题库的各种模拟题,都是A同学主要的练习对象。如果看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渠道,那么多做题就是将知识巩固、化为己用的不二法门。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完整、牢固,通过做题可见高下。
3.复习时的重点。在突击复习阶段,A同学势必会将高顿的USCPA复习网课认认真真、从头到尾看一遍,因为高顿的复习课会将考试的重点、难点一一罗列,配以详尽的解说,学习起来很有效果。同时她也会针对自己做错的题整理思路,并不是看自己错在了哪儿,而是进一步了解出题人的目的——他想要让考生们注意什么。
4.结合经验与科目的特点。针对四个科目,A同学表示只要调整好心态就不会太难,一定要稳稳地学习。其中BEC因为有之前CMA的基础,趁热打铁学起来很快;FAR涉及到她本身的工作,有十年经验支撑,自己优势不小;REG虽然琐碎,但是只要背诵理解就行;唯独AUD部分,因为心态浮躁、不够仔细、缺乏审计思路,所以学得比较辛苦。不同的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结合科目的特点,合理安排时间(不擅长的多花点时间,擅长的便适量减少)。
证书助你一臂之力
这些年的学习,无论是之前的CMA还是后来的USCPA,A同学始终选择高顿作为其提升自我的助力平台。因为在她看来,高顿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伙伴。A同学坦言,高顿课程本身就有很高的质量,同时这些年在题库的建立与丰富、班主任制度的推行和深入、课程研发的进度与成果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,让学员在认真学习的同时,有丰富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,并能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给出反馈、寻求解答。但是,任何学习的平台都只是辅助作用,不能忽略自身的努力过程。
这种始终保持着进步和学习的姿态,不仅是A同学选择信赖高顿的理由,也是她对证书学习的一种态度。在她看来,指望着证书一蹴而就并不实际,哪怕是USCPA这样高含金量的国际证书也未必能做到,只有以工作为基础,将自己学到的新的知识融入其中,不断提升职场表现力,才能让证书发挥出更好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