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顿财经:2020年税务师报几科?报哪几科?

  芝士学姐:最近,税务师考生最关注的就是关于报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了,尤其对很多首次报名的考生来说,“报几科、报哪几科”就是非常重要的话题。
  所以接下来,学姐从不同考生的角度出发,来分析一下报名的这两个问题。这五类税务师考生,千万记得花时间确定一下自己的报考科目。
  01、经济等相关专业考生
  建议:报三到四科
  组合:税法一+税法二+涉税服务实务或者税法一+税法二+涉税服
  务实务+涉税服务相关法律/财务与会计
  对经济类专业的考生,一个常见的报考方式是第一年选择三税,第二年选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。或者第一年在三税的基础上再任意增加一门的学习。
  三税联系密切,涉税服务实务考察的基本上也是税法一、税法二的内容,只是考察的方式更加灵活,难度大一些。
  如果他们分开两年考的话,你会发现,考涉税服务实务的那年,其实上你还是需要把税法一、税法二重新复习一遍。
  02、非会计专业考生/零基础考生
  建议:报二科
  组合:税法一+税法二
  如果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学员或者是非会计专业的考生,建议第一年先报税法一和税法二,这两科是税务师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的科目也是基础科目,拿下这两科,对后面的科目也十分有利。
  03、已过职称和注会考生
  建议:报五科
  组合:税法一+税法二+涉税服务相关法律+涉税服务实务+财务与会计
  一般来说,往往考税务师的考生,同时都正在或者已经考过了注册会计师或各种职称类考试。
  注会证书、职称等证书和税务师科目之间联系较多,第一年报考税务师时,考虑到大家擅长的科目或者刚刚考过的科目,比如说你刚刚考过注会的税法,那么三税第一年是必选的;刚刚考过注会经济法,那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怎么忍心不去选择;刚刚考过注会会计,那么通过财务与会计科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  就是利用科目的关联性去选择报考科目,这样子比较合理,也有利于顺利通过考试。
  如果你已经拿下注册会计师或者中级职称等证书,建议你可以尝试报五科。
  04、大龄考生/妈妈级考生/在职考生
  建议:报两到三科
  对于大龄考生、妈妈级考生和在职考生要同时兼顾学习、工作和生活,学习时间少,所以建议此类考生报考科目不宜过多,一般最好不超过三科(但是如果你已经通过注会或是会计基础比较好,可以选择多报几门),报考建议如下:
  科目组合一:税法一和税法二
  税法一和税法二这两门课程是税务师考试的核心课程,也是学好涉税服务实务的基础。
  科目组合二: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
  计算能力稍弱,但文字记忆能力较好的考生,建议把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放在第一年考,先通过自己比较有把握的科目,给自己增加信心,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其他三个科目。
  这种组合方式比较适合刚刚考过注会的考生,尤其是刚刚考过注会经济法;对于刚刚考过注会会计的考试,通过财务与会计科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  科目组合三: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实务
  针对计算能力较强考生,建议把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实务放在第一年考。这种组合方式比较适合刚刚考过职称/注会的考生,或者正在备考中的考生。
  以上只是列出3种推荐报考组合,当然,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他组合。从难度上来考虑,一般来说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实务的难度较大,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、税法二次之,然后是税法一。
  05、全职考生/在校生
  建议:报三到五科
  对于学习时间充足的全职考生或是在校生来说,可以选择报考3~5科,顺利的话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拿下税务师,这个速度是比较理想的。
  如果你想报考三科:
  科目组合一:税法一、税法二和涉税服务实务
  常见的报考方式是第一年选择三税,三税联系密切,涉税服务实务考察的基本上也是税法一、税法二的内容,只是考察的方式更加灵活,难度大一些。如果他们分开两年考的话,你会发现,考涉税服务实务的那年,其实上你还是需要把税法一、税法二重新复习一遍。对于把握比较大的考生,如果有精力会选择第一年报这三门。
  科目组合二:财务与会计、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和涉税服务实务
  这种组合方式适合有注会基础的考生,有了注会的基础,利用科目的关联性去选择报考科目,这样子比较合理,也有利于顺利通过考试,应该是小菜一碟。
  如果你想报考四科:
  考虑到有些学员基础比较扎实或者学习时间比较充裕,可能会有一年报考四科的打算,以下是四门报考组合建议:
  (1)税法一、税法二、涉税服务实务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
  (2)税法一、税法二、涉税服务实务和财务与会计
  (3)税法一、税法二、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和财务与会计
分享:
声明: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