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从事金融工作,请问我应该考试些什么证书才能加分?

  • 来源: 高顿FRM
  • 2019-01-17 14:08:36
  • 责编: 何老师

  说起金融行业,素来是人人羡慕的"金饭碗"。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,外资银行的进入,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,金融行业繁荣一片。

  吸引了很多想在金融行业发展的人,那么,金融行业普遍高含金量证书的,可以通过考试哪些证书提升自己,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呢?

  本文高顿老师将为大家介绍,金融行业领域里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,推荐真正对职业发展有帮助,值得选择的高含金量金融证书。

  一、FRM-金融风险管理师

  2018年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文章:大力培育金融风险管理人才(大家手笔)。其中明确说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相对匮乏,尤其缺少高端金融人才。

  因此,金融风险领域的高含金量证书成为热门,而其中金融风险管理师(FRM)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全球标准,也是全球公认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认证。

  在全球有超过7,500家公司雇用FRM持证人员。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家公司派遣员工参加FRM考试。中国目前只有9500多名FRM持证人员,受雇于全国各大主要金融机构。

  获得FRM认证是在中国及国际金融机构担任许多风险管理职位的先决条件,并且对职位的晋升或获得新职位帮助重大。

  FRM含金量及认可度

  1、FRM雇主榜

  根据GARP官方公布的FRM持证人雇主榜可知,聘用FRM持证人最多的当属中国金融机构。是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。

  表明中国金融机构不仅仅是任何FRM证书,更在用实际行动,在招揽FRM持证人才。因此,可见FRM证书的含金量和认可度的高。

  2、FRM可比学位水平

  根据英国国家认可信息中心(NARIC)进行的独立基准研究,FRM可与9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的硕士学位相媲美。

  基于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内容,复杂的候选人要求和基于行业的课程,英国国家认可信息中心认为FRM相当于美国、英国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位标准。

  3、中国很多城市公布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中,都包含FRM金融风险管理人才

  深圳发布的《深圳市支持金融人才发展的实施办法》中,明确说明要强化金融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储备功能,鼓励金融从业人员积极参加CFA、金融风险管理师(FRM)等资格认证考试。

  天津市发布《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开展2018年度资格型人才引进转向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》。其中就明确说明,资助持有金融风险管理师(FRM)证书,特许金融分析师(CFA)证书人才。

  2014年《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》出台,2016年进行了修订,明确提出,通过各种渠道培养FRM人才、引进FRM人才,为金融机构和FRM人才提供优质服务。

  除上述城市,出过类似金融福利政策的城市还有: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西安、成都、天津、温州、宁波、青岛、厦门、佛山、郑州、武汉等,可见国内对FRM证书的认可以及人才的稀缺性。

  因此,FRM证书应该是金融领域里必考的证书之一了。也应该成为金融人必备证书。

  二、CFA-特许金融分析师

  CFA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、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,由美国“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”(ICFA)发起成立。

  CFA会教会你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,对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职业意义。

 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:学习CFA一级的课程有助于巩固理解大学四年所学的金融知识,并且可能会学到很多在学校中没有学到的先进的金融理论体系,总之CFA知识体系还是不错的,用来学习还是很好的。

  大四毕业找工作也可以用一套一套完整的理论去面试,增加录用机会;并且公司招聘应届生时,由于应届生普遍没有工作经验,证书还是很加分的。

  对于工作了几年的在职人员而言:CFA往往起到升职加薪的作用。近几年的资本市场瞬息万变,对于从事于金融行业的我们来说,有必要去掌握一些新型的金融工具来跟上时代的潮流,避免在这动荡的资本市场里栽大跟头。

  现在有很多在金融行业打拼多年并且不安于现状的人,经常会有一种自己跟不上市场节奏的无力感,在职场上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颈,可以通过考证来得到雇主的认可进一步获得晋升的机会。

  CFA证书在金融领域里的知名度较为广泛,可能大家大多数都听说过,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了。学习CFA证书,也是很多金融人必选的。

  综上所述,FRM和CFA证书可以说是金融领域了比较具备含金量的证书了。未来想在金融行业发展,可以考试FRM和CFA证书。

  特别要说明的是,FRM和CFA同属金融领域里高含金量证书,但实际上这个两个证书的知识点有很多互补情况,很多金融人都在准备考试双证,成为复合型人才。

  作者:何老师

  来源:高顿网校

  著作权归高顿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高顿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分享:
声明: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相关文章